| 原因 | 解决方案 |
振动
|
|
- 评估切削力的方向,提供足够的支撑或改进夹具
- 通过减少切深ap来降低切削力
- 选择具有更锋利切削刃的疏齿和不等齿距铣刀
- 选择具有小刀尖圆弧半径和小平行刃带的槽型
- 选择细晶粒无涂层刀片或薄涂层刀片
- 避免在工件受到的支撑不足以抵抗切削力的情况下进行加工
|
|
|
|
|
|
- 考虑使用具有正前角槽型的方肩铣刀 (90°主偏角)
- 选择具有L槽型的刀片
- 降低轴向切削力 - 更小的切深、更小的刀尖圆弧半径和平行刃带
- 选择不等齿距疏齿铣刀
- 检查刀具磨损
- 检查刀柄跳动量
- 改进刀具夹紧情况
|
|
|
- 使悬伸最小
- 使用不等齿距疏齿铣刀
- 平衡径向和轴向切削力 - 45°主偏角、大刀尖圆弧半径或圆刀片铣刀
- 提高每齿进给
- 使用轻快切削刀片槽型
- 减小轴向切深af
- 在精加工中采用逆铣
- 使用超过尺寸铣刀和采用Coromant Capto®接口的接杆
- 对于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和可换头铣刀,尝试使用齿数更少和/或螺旋角更大的铣刀
|
|
|
- 选择尽可能小直径的铣刀
- 选择具有锋利切削刃的轻快切削铣刀和刀片
- 尝试逆铣
- 检查主轴变形量以查看是否处于机床的可接受范围内
|
|
|
- 尝试逆铣
- 紧固机床进给机构:对于数控机床,调整进给螺钉
- 对于传统机床,调整锁紧螺钉或更换滚珠丝杠
|
|
|
- 降低切削速度 (vc)
- 提高进给 (fz)
- 改变切深ap
|
|
|
|
|
|
|
|
|
|
堵屑 满槽铣的常见问题 - 特别是在加工长切屑材料时
|
|
- 使用正确定向的足量切削液或压缩空气改善排屑
- 降低进给 (fz)
- 将大切深分成几次走刀
- 在深槽加工中尝试逆铣
- 使用疏齿铣刀
- 使用具有2条或最多3条切削刃和/或更大螺旋角的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或可换头铣刀
|
|
|
|
切屑二次切削 出现在满槽铣和型腔加工中 - 特别是加工钛合金时。在使用立式机床铣削深型腔时也很常见。
|
|
- 通过压缩空气或大流量切削液 (最好是内冷却液) 有效排屑
- 改变铣刀位置和刀具路径策略
- 降低进给 (fz)
- 将大切深分成几次走刀
|
|
|
|
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
|
|
- 调整铣刀的轴向跳动或对刀片进行分组安装。用表检查轴向跳动
- 检查主轴跳动量和铣刀安装面
- 将每转进给量降低至最大为平行刃带宽度的70%
- 如有可能,使用Wiper (修光刃) 刀片 (对于精加工工序)
|
|
| 参见上面的“振动”部分 |
|
|
- 提高切削速度vc,以提高切削温度
- 关闭切削液
- 使用具有锋利切削刃和光滑前刀面的刀片
- 使用正前角刀片槽型
- 尝试使用金属陶瓷材质和更高的切削参数
|
|
|
- 检查主轴倾斜度 (约0.10 mm/1000 mm (0.004英寸/39.370英寸))
- 精加工期间,主轴的轴向跳动量TIR不应超过7 μm
- 降低径向切削力 (减少切深ap)
- 选择更小的铣刀直径
- 检查平行刃带和所用Wiper (修光刃) 刀片的平行度 (不应前倾或后倾)
- 确保铣刀不会颤动 - 调整安装面
|
|
|
- 降低进给fz
- 选择密齿或超密齿铣刀
- 重新定位铣刀,以在退刀时产生更薄的切屑
- 选择更合适的主偏角 (45°) 和切削作用更轻快的槽型
- 选择锋利的刀片
- 监控后刀面磨损以避免过度磨损
|
|
|
|
毛刺形成
|
- 材料特定 - 高温合金/不锈钢
- 主要磨损状态 - 沟槽磨损
|
- 使用大圆角半径,以实现小刀片主偏角
- 保持切深小于半径
- ap = 0.5×半径
|
|
|
|
机床功率
了解功率曲线,因为如果转速过低,则机床效率会降低。
| 铣削的功率需求受以下条件的影响:
|
- 从密齿铣刀换为疏齿铣刀,即更少的齿
- 正前角铣刀的功率效率高于负前角铣刀
- 在工作台进给之前降低切削速度
- 使用更小的铣刀并多次走刀
- 减少切深ap
|